学术会议网站建设LOGO
 
 
 
 

会议新闻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4年12月20日,“李大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的130余名学者和嘉宾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朱善璐,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孟庆凯参会致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开幕式。全国各地李大钊研究学者,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各地教研基地代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大钊研究中心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仰海峰主持开幕会

本届学术年会分为开幕会、大会主旨报告、学术发言与研讨三个部分。年会获得热烈的社会响应,经两轮评审,确定入选会议论文41篇,并邀请论文作者参会交流。入选论文中,45岁以下中青年学者占比约70%,硕博研究生约占1/4,李大钊研究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兴旺景象。

任羽中指出,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5周年。本次学术研讨会以“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为题,要进一步深化升华李大钊研究,阐述好建党先驱珍贵的思想理论,学习弘扬先驱探求真理的崇高精神,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北京大学具有开展李大钊研究的优势,也一直是李大钊研究的主阵地之一,一直把支持办好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做好李大钊研究事业作为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

任羽中就进一步推动李大钊研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更高标准要提升学术平台,推进学术平台内涵式发展,为进一步团结好凝聚好全国研究力量、推进更加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瞄准更高目标开展学术研究,将李大钊研究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相结合,拓展学科领域,增进学科交叉,立足新时代,与时俱进地推进李大钊研究和党史研究。三是要更好发挥学术成果的资政育人作用,以研促学,主动把李大钊研究和思政育人结合起来,更好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的成效。

孟庆凯指出,河北是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李大钊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并在燕赵大地铸就了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他强调,今年10月,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在唐山进行换届工作,朱善璐亲临指导,吕新斌作为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新任会长,在会上表示一定用足用好河北的优势特色资源,在新时代李大钊研究中彰显河北担当。

孟庆凯致辞

朱善璐代表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向支持和参与李大钊研究事业的各部门单位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深入阐释了“李大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这一年会主题的内涵,强调在研究李大钊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李大钊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观。他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一是要将李大钊研究与中国共产党先驱人物、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二是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结合,守正与创新结合,基础研究工作和其他研究工作结合,研究队伍老中青要结合,以老带新也要结合;三是不仅要从文化上、学术上研究,还要从政党方面研究,从共产党运动史方面研究,从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史方面研究。他希望在新时代新阶段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党的先驱者的研究事业,奋力把新起点上李大钊及有关研究工作推向新境界。

朱善璐致辞

会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宣布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4年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经过初审、二审两轮评审和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并经“大钊先声”微信公众号公示、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4年度研究项目立项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4项。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张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成林等10位学者的研究团队获得立项支持。

任惠林宣布立项结果

开幕会后,学术年会进行大会主旨报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主持主旨报告。

胡俊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发表题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术报告,分析李大钊尝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成绩和贡献以及突出特征。他指出李大钊从三个方面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尝试: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行阐释、改造,使之适合中国实践需要;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通俗化,便于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他认为,李大钊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并塑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注重实践活动的倾向;二是强调人的主观意志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具有注重伦理道德的倾向;三是坚信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注重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具有民粹主义、唯意志论的倾向。

左玉河作主旨报告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吴汉全发表题为“李大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的学术报告,通过学术史回顾、应用相关概念的讨论,对“李大钊与中国式现代化”这项重点研究课题提出几点研究设想。他指出,开展这项课题,一是需要基于学术史的回顾,了解过去在这方面业已取得的成绩,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二是需要分析此项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三是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基本思路和研究目标,使研究工作能有计划地进行下去。

吴汉全作主旨报告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侯且岸发表题为“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理论的形成与拓展——李大钊早期思想研究的新视角”的学术报告,从理论史的角度,对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统一思想和理论进行探源,指出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是学术史的薄弱环节,亟待学界研究。他认为,既往研究囿于人为地规定了它的政治属性、阶级属性,从而导致回避了重大历史问题,掩盖了李大钊的思想锋芒和理论价值,留下了诸多遗憾。事实上,民国初年,胸怀“深研政理”远大志向的青年李大钊,在留日归国之后就围绕新国家的宪政、政党政治的变化、民族统一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思路,富有珍贵的学术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侯且岸作主旨报告

下午,学术年会进入学术发言与研讨阶段,分为四组平行论坛。

在第一组平行论坛研讨中,论文代表作者徐光寿以“李大钊与中共党内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成长”为题,张静以“浅析李大钊的地理环境观”为题,李敏以“李大钊乡塾读书兼窥乐亭文教”为题,刘晓艳以“李大钊家世考证”为题,杨泰龙以“迎新与辞旧: 新纪元何以开启?——兼论陈独秀、 李大钊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为题,曹昊哲以“李大钊案舆论研究——以国内主要报刊为核心的考察”为题,潘炜旻以“改易风俗 重建群枢——唯物史观视域下李大钊对顾炎武思想的继承与转化”为题,宋泽毅以“奉系军警逮捕李大钊行动的史事与法理辨析”为题,彭佳以“李大钊对列宁及其思想的早期宣介”为题,曹昱阳以“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高君宇的影响”为题,王柯璇、宋希斌以“‘夹缝中生存’:李大钊对北方的统战工作研究(1924—1927)”为题,分别作了学术发言。本组平行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泰龙主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担任评议人。

会议现场

在第二组平行论坛研讨中,论文作者代表朱文通以“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再认识”为题,裴赞芬以“李大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题,胡栋材以“从‘调和进化’到‘革命进步’:试论李大钊的时间观及其现代意义”为题,杨艳军以“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传播及发展的贡献”为题,陆阳以“文明之人:李大钊群众观再评析——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主体’的历史起点”为题,吴麟以“知行合一与联结社会:李大钊的新闻观及其实践”为题,孙颖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所讲课程考述”为题,苏宝铭以“李大钊民众联合思想探析”为题,韩笑以“李大钊史学思想与中国现代史学”为题,谭小伟以“李大钊的新闻传播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萌芽”为题,王琳玲以“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译述底本考略”为题,钟森以“从‘民主政治’到‘民主社会’:李大钊民主思想的发展线索与视角转移”为题,分别作了学术发言。本组平行论坛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苏宝铭主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宪明担任评议人。

会议现场

在第三组平行论坛研讨中,论文作者代表张旭东、袁琪琪以“李大钊真理观对伟大建党精神生发的思想奠基”为题,董山民以“从民治到综合民主观——略论李大钊对马克思民主观的中国化发展”为题,于海英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浅谈李大钊的社会经济思想”为题,赵雪以“李大钊开设‘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及讲义研究”为题,潘彩霞以“李大钊先驱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及价值意蕴”为题,秦善进以“李大钊‘民主联合阵线’思想植入唐山地区国民革命分析”为题,宋胜伟以“李大钊与早期共产党人对英雄概念的认识”为题,牟惠嫄以“李大钊对‘新文明形态’的话语建构及当代价值”为题,张焱以“试论李大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传承”为题,冷晓龙以“民族复兴视域下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历史条件、建构过程”为题,张成贵以“李大钊与李瑞景等呔商兄弟开辟拓展红色交通线研究”为题,分别作了学术发言。本组平行论坛由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雪主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纪亚光担任评议人。

会议现场

在第四组平行论坛研讨中,论文作者代表张同乐以“李大钊调和思想中的协商文化元素”为题,范玉双、王艳萍以“李大钊统战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题,高龙彬以“李大钊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以北京、天津与哈尔滨的互动为切入点”为题,王素华以“李大钊与邓培的革命情谊”为题,李升亿以“李大钊戏剧观探析”为题,赵昌旭以“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研究述要”为题,谌润以“留日经历与李大钊早期对俄国道路的认识”为题,吴婕以“从‘新青年’到‘好青年’:李大钊新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为题,林缘以“‘劳动价值论’与‘生产价格理论’矛盾吗?——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一个误区的澄明”为题,柳欣月以“改革开放以来李大钊纪念及其现实意义和未来前景”为题,廖渝以“李大钊民族思想主要内容及价值意蕴研究”为题,分别作了学术发言。本组平行论坛由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高龙彬主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特聘研究员、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担任评议人。

会议现场

研讨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学者踊跃发言,与论文作者代表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各组论坛在热烈讨论中结束。

 
来源:北京大学网 阅读:268次



 

 
产品介绍 新闻新闻 成功案例 关于我们 推荐会议 支付方式 在线体验 联系方法
产品介绍 会议知识 标准版案例 公司简介   对公账户 在线体验 联系电话
系统流程图 会议文书 定制版案例 产品服务   个人转账   在线咨询
详细功能 会议筹备   加盟合作    支付宝收款    
扫扫下载 会服事项       网银支付    
  专题文章            
  会议硬件            
 
  立刻电话获取专业解答 021-31006821 © 2007-2025 上海同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十多年专注于提供会议网站建设、会议宣传服务,会议直播方案